酒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不仅具备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还具备社会价值。酒的双重价值决定了酒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要比酒本身更充满力量和魅力。
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与高度发展的酿酒业、饮酒习俗相结合,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酒文化,远从世界最古老的典籍--殷墟甲骨文字开始,酒就如血液一般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涓涓流淌。
书法与酒,流芳千古的“文化奇缘” 我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唐伯虎曾写过一首言志诗:“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由大雅降为大俗,不禁让他感慨系之。
酒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可见“酒”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驰骋疆场的武将,还是妙笔生花的才子,大多数人都喜欢酒,闲暇之余也爱喝上两口。但是,从古至今,出家人是禁止饮酒的。
中国是酒的大国,也是书法艺术的大国。嗜酒者并不都是书家,但书法家大都嗜酒。酒给人以刺激,给人以快感,使人的情绪在最短时间内调节至最佳状态引起人强烈的创作冲动。
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酒对书法的创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酒与诗文,关系密切。这是尽人皆知的事。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于是乎“把酒问青天了”;晋代的陶渊明更是如此,几杯“黄汤”穿肠过肚后就侃起了“桑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