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老米酒网:酒诗词中酒的意象分析
酒成为文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为数众多的酒诗词便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点,因此酒也就作为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不断地变换角色支持诗人(词人)表情达意。
1.魏晋时的“酒”意象
先秦时期,“酒”意象已经积淀了感情因素,并频频地在诗作中出现,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创作素材被吟之于诗,并没有被诗人赋予任何审美内涵。《诗经》里许多酒诗中的“酒”都是如此。这也体现了在我国诗歌产生的初期,诗人还没有有意识地赋予“酒”任何特殊的内容和意义。第一次有意识地给酒诗中的“酒”意象赋予独特审美内涵的是魏晋时期的诗人。“建安七杰”中的曹操、曹植父子就是通过“酒”的意象分别在《短歌行》及《箜篌引》中表达了对生命短促的慨叹与思考。不过他们所赋予“酒”意象的审美内涵还不是太明显,真正让“酒”意象的审美内涵鲜明突出的是陶渊明,他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重要联系。陶渊明的酒诗数量占了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酒成了陶诗的重要意象,至此饮酒的境界可以用诗表现出来。亲戚共处,子孙绕膝,管弦美酒相伴,此种情景烘托诗人内心的平和舒心:“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抱,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愉,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事人,冰炭满怀抱;百年归陇亩,用此空名道。”(《杂诗十二》之四)纯净、透明的酒正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澄明,也渗透出酒带给诗人的畅爽与惬意。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具有了中国饮酒诗歌的基本特质,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凭借酒力获得一种主观精神自由而创作的诗歌,而且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风格》”
2.唐宋时的“酒”意象
唐宋,“酒”诗词大盛,“酒”意象又被诗人(词人)赋予了另一独特的象征意义:美好人生与悲剧情怀。唐朝国力强盛,诗人大多胸襟开阔,气魄宏伟,对时代和人生都充满信心。“酒”便被赋予象征美好人生的审美内涵。在其他朝代却未能出现这种现象。李白《将进酒》、《行路难》中“酒”的意象,同样象征了诗人坚信自己会拥有 美好的人生。既会酿酒又会品酒的苏轼也有类似的酒诗,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把酒问青天,虽知人生得失亦如“月有阴晴圆缺”,但坚信人生是美好的,终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作者通过“酒”的意象来象征自己对美好人生的热烈追求。南宋时“酒”意象自然蒙上了悲剧情怀的色彩。陆游,一位报国无门的爱国志士,“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花好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长安不到四十载,酒徒往往成衰翁。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对酒》)一句“酒徒往往成衰翁”,象征着诗人回天乏术、救国无力的悲剧情怀,整首诗陷入了愁难消、恨难绝的悲剧氛围。
3、元代时的“酒”意象
元代文人地位低下,在废止科举的时代里,只能借酒来体悟人生,因此对酒的钟情也远胜前人后者。醉酒源自于对现实生活的不信任和对功名的厌弃。“诗狂悲壮,杯深豪放,恍然醉眼千峰上。意悠扬,气轩昂,天风鹤背三千丈。浮生大都空自忙。功,也是谎;名,也是谎。”这是刘时中的《山坡羊·与邸明谷孤山游》,在醉眼朦胧中,却清醒、理智地批判现实、人生和社会。“酒”意象便有了象征词人对生活的了悟。“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疏翁,一葫芦酒亚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卢挚的《殿前欢·酒杯浓》,在回环反复的句调中,借山简故事写饮酒游春的豪兴,实际上是对功名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事。”白朴《寄生草·饮》,借酒抒怀,一方面不满于现实,一方面又无力回天,情绪消沉,无限痛楚,酒中仍蕴藏着一种愤慨、旷达之情。元代文人在酣畅淋漓中得到了人生的启悟及人生的豪迈风发。
4、离别、思念文学主题中的“酒”意象。
酒,作为诗歌的意象,更多地表现了送别和思念的主题。离愁别恨让人难以承受,饮酒送别是一种普遍性的习俗,或叙离情,或盼归期。离别之时总会又千般思绪,诗人发觉语言难以表达离情别绪时,自然会托酒以寄意,使一腔离愁别恨照映在酒光中。“脱衣将换酒,对酌话何之。雨后秋萧索,天涯晚离别。”(杜荀鹤《送姚庭》)在深秋傍晚与友人分离,诗人不惜脱衣换酒,与友人默默对酌,借酒以传达内心情感。“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这回李白为送别杜甫而作的《鲁郡东石门送杜甫》,两人即将分别,难以自抑的离思萦怀只能借助于手中杯。思念是另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包括思乡、思亲、思友,诗人在表达思念的时候也往往借助于酒。远离故园,背井离乡,四处漂泊,思乡之情不时弥漫在心头。诗人便以酒解乡愁:“三重江水万重山,山里春风度日闲。且向白云求一醉,莫教愁梦到乡关。”(戴叔伦《对酒示申屠学士》)故乡远在万水千山之外,眼望白云举杯求醉,好让梦里无乡愁,其中的况味不言而喻。借饮酒来暂时忘却乡愁,有时却是端起酒杯而乡愁紧至:“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思乡的同时更容易思亲:“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节庆之时,冷清之际,是思亲情绪最浓的时节。思友也在思念主题的范围内。朋友身在别方总会使人牵挂:“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人与李十一饮酒转移春愁,却想起了远游的元九。诗人喝着酒会想起朋友,有好酒更会想和好友一起分享:“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李白的《重忆》。诗人偶得好酒想去江东找贺知章老人共饮,谁知拜访不遇,只好载酒怏怏而归。酒没喝成,反倒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酒,无色,透明,纯香,入口则绵醇,火辣,畅爽。文人们和着酒,将种种感情化作一杯清酒,看似平淡无味,细细品味过后,却总是越来越觉其绵醇悠远,韵味无穷。
总之,对文人雅士来说,饮酒是一种生活,一种乐趣,一种人生,一种爱好,一种需求。饮酒既是对人生的解构,也是对生活的消解。酒和文人们的紧密结合,使我国古代诗(词)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