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酒文化:酒令

时间:2017-08-19     作者:楚黄春品牌【转载】   来自:麻城老米酒采购平台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们在饮酒时总是要追求酒趣,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则纯是以文化入酒的。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但是游戏的发展成了一种带有强制性与结束性的游戏后,就成了既轻松又严肃的—种文化现象了。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以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刘章挥剑斩首,为喝酒游戏而戏掉了脑袋这也许就是戏中之戏了。此即为“酒令如军令”的由来。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会玩的朝代,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白居易便有“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之咏。酒令在明清两代的发展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酒令分雅令、通令、筹令等。所谓雅令,即行令时“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筵构思者”。白居易曰:“闲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新吟胜管弦。”认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或拆字,或改字,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因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因而对行令者的文化素养要求颇高。虽说不上要博古通今,至少也要熟读儒家经典和古今文艺名篇。


1503109996100368.jpg


雅令举例:


“拆字令”


拆字本是古代一种占卜法,术士令求卜者任说一字,加以分合增减,随机附会,解释吉凶。宋代以后,人们把拆字引入作诗,遂有“拆字诗”;引入酒令,而成拆字令。拆字令有多种形式,其一为拆字贯成句令。行令方法:一字拆开成一句,再一字拆开成一句,最后以古诗贯串。古诗中须含上述拆合之字。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载:“前明陈询,忤权贵被谪,同僚送行,因饯席说令。陈询曰:'轟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陈循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高古曰:'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春字诗令”


每人吟诗一句,要求“春”字在句首,合席依次轻吟,如“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有要求每人吟诗一句,第一人所吟之诗句必须“春”字居首,第二人所吟之句春字居二,依次而降至“春”字居第七字后,再从头起。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新春莫误由人意”,“却疑春色在人家”,“草木知春不久归”,“十二街中春色遍”,“昨夜日日典春花”,“诗家情景在新春”。

所谓通令,“其俗不伤雅,不费思索,可以通行者”。这种酒令运用范围很广,凡筵席上不拘何种人均可行此令。其主要形式有二:骰子令和猜拳。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


通令举例:


“猜点令”


令官用骰筒以两枚骰子摇。摇毕置于桌上,秘而不宣。全席间一人猜所得之点数。猜毕,当众开启摇筒数点,不中。猜者自饮一杯;中,则令官饮一杯。


“六顺令”


合席用一枚骰子轮摇,每人每次摇六回,边摇边说令辞,曰:一摇自饮幺,无幺两邻挑;二摇自饮两,无两敬席长;三摇自饮川。无川对面端;四摇自饮红,无红奉主翁;五摇自饮梅,无梅任我为;六摇自饮全,非全饮少年。

筹令,顾名思义,行酒令必用筹子,筹子是此类酒令的显著特征。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用以记数、白居易诗“醉折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即为此类、这种意义下的筹在后代酒令游戏中仍可见到,作用是以筹计数,后再按所得的筹的数量行酒。另一种就比较复杂了,人不满足于筹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变化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筹的制法也复杂化,在用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

筹令的包容量很大,长短不拘。大型筹令动辄有八十筹,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筹令因有这样的特点,才有能力从长篇巨作的戏剧《西厢记》及《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中取材,也才能有包容像《易经》的六十四卦等具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


1503111963232915.jpg


筹令举例:


“捉曹操令”


制筹十二枝,分填上诸葛亮、曹操、蜀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将五人(许褚、典韦、张辽、夏侯敦、夏侯渊)。由十二人分抽,抽到酒筹的人不得声张,要保密。然后由抽到诸葛亮的人开始猜点曹操。第一次就猜点到持曹操酒筹的人,此人便饮五杯,若是第二次猜著,饮四杯,第三次猜著饮三杯,持诸葛亮酒筹的人也得自饮一杯。如果猜点到蜀汉五虎将,可令其代为猜点曹操。如果猜点到魏将,则发一小令,让蜀汉五虎将之一与魏将猜拳,然后以此类推,继续进行。


“寻黛玉令”


制寻黛玉令酒筹二十四枚,从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选上二十四人,刻写在筹子的上端。又根据小说中人物关系拟以酒约。席间二十四人各抽筹一枚,由抽得宝玉酒筹者逐一对筹寻黛玉,按筹中要求饮酒,寻到令毕。筹谱如下:

宝  玉      抽得此筹者寻黛玉。

警幻仙姑    帮寻黛玉,宝玉敬酒三杯。

妙  玉      斟茶与宝玉喝。

贾  母      令袭人代宝玉饮酒。

紫  鹃      代黛玉罚宝玉酒,杯数由紫鹃定。

王夫人      禁宝玉酒并赐食。

玉  钏      回脸不看宝玉,用左手递酒一杯与宝玉饮。

龄  官      低头不看宝玉,递酒一杯与宝玉饮。

香  菱      与宝玉猜三拳,负者饮酒。

宝  钗      合席饮喜酒一杯,与宝玉饮合卺交杯酒一杯,行揭彩令。

平  儿      宝玉捧茶一杯与平儿,平儿敬宝玉酒一杯。

王熙凤      说笑话,给宝玉酒三杯。

金  钏      与宝玉交杯饮,行错里错令。

宝  琴      行飞花令。

莺  儿      与宝玉猜瓜子。

秦可卿      与宝玉饮交杯酒,行藏花令。

史湘云      与宝玉猜三拳,负者饮酒。

晴  雯      行击鼓传花令。

麝  月      行七星赶月令。

雪  雁      敬宝玉、宝钗酒各一杯。

碧  痕      与宝玉共饮茶一杯。

袭  人      进饮食与宝玉,代宝玉饮酒(由宝玉决定是否代饮)。

芳  官      唱歌一曲与宝玉,不唱者饮一杯酒。

黛  玉      罚宝玉负心酒,杯数由黛玉定。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江南春》,一开头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尽在眼底。

酒旗的名称很多,以其质地而言,因多系缝布制成,称酒旆、野旆、酒帘、青帘、杏帘、酒幔、幌子等;以其颜色而言,称青旗、素帘、翠帘、彩帜等;以其用途而言,又称酒标、酒榜、酒招、帘招、招子、望子……

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的“悬帜”即悬挂酒旗。


1503041126266291.jpg


 酒旗大致可分3类: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表现形式,如“酒”、“太白遗风”等。有的借重酒的名声作专利广告,如明代正德年间朝廷开设的酒馆,旗上题有名家墨宝:“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荷花高酒就是当时宫廷御酿。有的酒旗标明经营方式,如《歧路灯》里的开封“西蓬壶馆”木牌坊上书“包办酒席”;更多的酒旗极力渲染酒香,如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云:杏花村内酒旗飞,上写着“开坛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

酒旗在古时的作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招牌、灯箱或霓虹灯之类。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让酒旗随风飘展,招徕顾客。除此之外,酒旗还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东京梦华录》里说:“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这“望子”就是酒旗。有的店家是晚上营业,如刘禹锡《堤上行》诗里提到一酒家“日晚出帘招客饮”;一般都是白天营业,傍晚落旗,如宋道潜《秋江》诗:“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酒旗还常常成为骚人墨客绘景述事、抒情言志的媒介。“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沽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宋代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的词句,借飘动着的酒旗描绘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美好画图和意境。

  

1517884045533765.jpg

微信公众号:qydb-wine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995555140
13396089495
- 郑经理
- 刘经理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吧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