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酒文化 | 中国茶文化

时间:2021-10-20     作者:编辑部【转载】

唐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陆羽虽然贵为“茶圣”,但他这段论述,将茶的起源归于尝百草的神农氏,将茶的发扬光大归功于周初的功臣鲁周公,未免令人不能信服。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尔雅》中提到的“苦荼(tú)”,才是第一次对茶的明确记载,而《尔雅》的成书大概在战国以后,西汉之前。

喝茶的方式,从古至今变化也相当大。《茶经》记载:“《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 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广雅》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据《广雅》记载,那时喝茶的方式,是将茶饼烤热捣末,然后用热水冲,最令现代人感到神奇的是,最后茶水要用葱、姜和橘子调味。一般来说,唐代以前,喝茶都像熬药一样,放在沸水里煮,然后加调料饮用(加盐作调料的情况比较多),这种喝茶的方法叫作“煎茶”。宋代则不同,是先将茶叶末放在碗中,冲入沸水,并搅拌成糊状然后再次注入开水,边注水边搅拌,使之变成乳状,然后饮用,这叫作“点茶法”。像现代那样用开水冲泡茶叶,只喝茶水,并且不加调料的饮茶方法,元明以后才逐渐被人们采用。

中国十大名茶是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武夷岩茶、祁门红茶。其他的各种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乌龙茶、花茶等等,数不胜数,经过初步统计,就有两千种以上。茶道包括茶种、水种、茶具、茶礼、茶艺、论茶、品茶等等,其中一个方面都包含大量的规定、原则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略举一例,明代冯可宾在他的《岕茶笺》提出了品茶的“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幽坐、四吟咏、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陈、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上面提到的种种,再加上与茶相关的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史等等,就形成了内化到中国人精神中的,处处透着安宁和谐的茶文化。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995555140
13396089495
- 郑经理
- 刘经理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吧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