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喝了几千年的酒了。那会儿人们喝酒喜欢在露天,不在露天,也只是在四面皆空的亭子里,或在河边的船上。很随意,喝酒的规矩都是后来演化出来的。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生活了1年零11个月。距今已有900多年,而徐州人民一直怀念这位杰出的大文豪,怀念这位“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语堂语)。
任何一种酒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不同的酒品风格各异,甚至同一品种的酒风格也会不同。酒品的风格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酒品的色香味以及酒体等,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酒品的风格特点就必须从它的色香味体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米酒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温气、消忧制怒、宣言畅意、御风寒、治腰膝疼痛,热饮甚良。”
儒家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精髓,黄酒乃中国最古老的独有酒种,被誉“国粹”。两者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儒家内涵讲究中庸之道,主张清淡无为,宣扬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黄酒生性温和、风格雅致,酒文化古朴厚重,传承人间真善之美、忠孝之德。细细体味,儒家文化与黄酒可谓脉脉相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
酒经是中国历代酒文化文献典籍。包括涉酒著述与酒经专著,中国酒经真实记载了酒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保存了中国酒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