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冬天,去麻城吃吊锅喝老米酒时间:2017-08-23 冬季来临,对于热爱旅游的人士来说,冬天的寒冷并不能阻挡他们出行的脚步。那么对于想去旅游的朋友们是否找到去哪里旅游的景点?这个冬天去哪里旅游比较好呢?冬天适合去哪旅游? 千年蔸子火旺,四季老米酒香。不妨去红色大别山深处的麻城木子店老米酒特色镇去玩玩。这里向明河村茶花和红叶让人惊喜,体验长岭关村吊桥沟生态探险之旅,木子店镇乡村旅游发展有声有色…… 冬天里,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鱼面汤,吃上木子店吊锅,喝当地正宗老米酒,是对忙碌了一整年的麻城人最好的回馈。 麻城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的美食也赋予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其中以木子店镇吊锅最具特色!发源于3500年前!“老米酒,蔸子火,过了皇帝就是我”麻城吊锅传承了上千年。麻城吊锅不仅菜肴内容丰盛,而且文化内涵丰富,民俗文化深邃。 吊锅,湖北人的火锅! 火锅在四川、重庆讨人喜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其实,湖北人在对火锅的热爱程度上,与四川、重庆人可有一比。只是,湖北人爱吃的火锅,叫法不同,名曰吊锅。 火锅与吊锅不仅名字有异,在食材品种、锅底汤料、炊具式样等方面,两者亦有不同。吊锅和火锅的共通之处,在烹饪方法的本质上都是“煮”。按照辞典的解释,所谓“煮”,是指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经过一段时间使开水中的食物至熟的方式。 东山吊锅源远流长。老土灶、老吊锅,人间烟火从此旺——东山吊锅始于亘古。远古时代,麻东一带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吊锅就是那个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独特餐饮方式,追索它的历史,最少已有两三千年。东山吊锅世代相传,至今在一些农户厨房(俗称伙房)屋内一角,还留有一直径50--70厘米,深约30厘米的圆坑,周围围上大靑砖(也有用水泥石块的),用来堆放燃烧的木柴,俗称“火笼”。同时,在其屋桁梁上悬挂一枝滑竿,滑竿是用一只长约两米的竹筒和一根带有弯钩的树干组合而成,可伸可缩,有当地流传的谜语“半天云中一只脚,冷了伸,热了缩”为证。当地人称之为“罐钩”。“罐钩”可用来挂铁罐煮饭,也可挂有铒铁锅煮菜,当地人称之为“挂锅”。外地人不懂挂锅是什么意思,看到锅吊在钩上煮菜就形象地叫它吊锅,当地人为顺应外地来客也改称吊锅,这就是吊锅的来历。
麻城人家的堂屋里,紧挨着八仙桌,一年四季,都会搁着一只木架托着的一口状如草帽般的火塘(也称火盆)。火塘之上,在其屋桁梁上悬挂一枝滑竿,滑竿是用一只长约两米的竹筒和一根带有弯钩的树干组合而成,可伸可缩,盛夏一过,秋风一起,山里寒意渐浓,老麻城人家的火塘,便开始生火。火塘里燃着的是老树蔸。那是老麻城人家从山上挖来的。挖回的树蔸,放在避雨的灶房阴干。一旦烧火塘时,老树蔸便派上用场,因为它特别熬火经烧。烤火,做吊锅,老树蔸在老麻城的每户人家,成了必不可少的宝贝疙瘩。
看麻城人家吃吊锅,是一幅非常温暖的图景。待锅里咕咕冒了热气,透出了鲜香之气,一家人便围锅而坐,喝酒的喝酒,吃饭的吃饭,其乐融融。正宗吊锅的食材非集市采购,而是由当地普通农户提供。野竹笋、白花菜等产自深山老林,炸豆腐、腌辣椒出自农妇巧手;黑土猪、嫩黄牛非圈养,连白菜萝卜也是来自游商走贩。选料的苛刻,从源头保证了吊锅的原汁原味原生态。其四口味独特,营养天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红黄绿白,秀色可餐。油而不腻,辣而不呛,咸而不朐,鲜而不腥。加上物美价廉,各地争相仿效。其五饮食结合,其乐融融。各种腊肉,野山羊蹄子,锅巴,萝卜干都是在农户家自己腌制的。 吊锅最大的特点除了“火”就是“烩”,一锅吃上十种食材,多种食材的风味相互交融,在高温和时间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创造出超越原始食材的独特风味和口感。让品尝者的味觉体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一锅中有什么吧!
炸鱼块 鱼面 干竹笋 腊肉 绿豆圆子 莴苣 炸豆腐 腊鸭 盐辣椒 老米酒、吊锅是麻城人相辅相成的两件宝。吃吊锅不喝老米酒,就吃不出吊锅的味道,喝老米酒不吃吊锅,就喝不出老米酒的香醇。吃得汗流浃背、宽衣解带,喝得满面红光,摇头晃脑是品吊锅米酒的最高境界。
吃着吊锅、喝着老米酒、烤着蔸子火,体验“老米酒、炸豆腐、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自在逍遥的原生态生活,身在麻城不慕仙。 公众号:qydb-wine |